发病种类(六)——复发
疾病的复发,也是一种容易见到的发病种类。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:
(一)复病的特征
复病,系指重新发作的疾病。但在中医学文献中,一病新瘥,复染他病,而后病又与新瘥疾病病理关系密切时,亦常谓之为复病。复病主要有两个临床特征:其一是基本证候像初病,即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。其二是复病的病情加重。疾病复发,打造在前一次病理性损害的基础之上,每一次复发,机体遭遭到重复性的病理损害,因而,复发的次数愈多,静止期的恢复就愈不完全,预后也愈差,并常可留下后遗症,体质也日趋孱弱。
(二)复发的基本条件
致使疾病复发的条件,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:
1.病邪原因:第一,某些疾病易于复发,与某些病邪的类型、性质及致病特征密切有关。
比如:疟邪所致疟疾,或间日发或3日发,休作有时,即与疟邪的致病特征密切有关。第二是因为余邪未尽。比如:休息痢在临床上常易表现出多种正虚邪恋的证候。在临床研究上,很多清利湿热药物的长期运用,常可使邪气留恋的证候得到减轻或消除,从而也提示余邪未尽是致使疾病反复发作的一个要紧的原因。
2.正气状况:其一是正虚未复。疾病病理过程中,病邪损正,正气必伤,从疾病新瘥到病体完全康复还存在着一个使正气复强的过程。在病体初愈正虚未复的首要条件下,在因素用途下,就易于邪胜正负而反复发病。其二与体质原因密切有关。比如:哮病发作期经治疗后,进入缓解期,不少病人具备一种特异性体质,因而,假如疏于预防调护,不注意避寒,食用鱼虾等物,或接触某些花粉、粉尘,则易致反复发作。均说明疾病的复发还与机体内正气的状况密切有关。
3.诱发原因:致使疾病复发的因素不少,如复感新邪,饮食原因,气候原因,地域原因,药物原因,精神原因,劳倦过度等等。前人常依据其因素之不同来分类,将复病种类区别为风邪复病,食复、劳复、药复等等。
原有疾病新瘥阶段,机体并未完全康复,尚具备正虚邪恋、阴阳未和、体用失谐之特征,假如病后不注意预防调护或未继续给于巩固性治疗,多种诱发原因用途于机体,非损正即助邪,邪胜正负,从而致使疾病的复发。这种认识对于瘥后防复有着要紧的指导意义。
(三)复发的主要种类
因为病邪、正气、因素三者均是可变动的原因,因而在复发时表现的种类也不少,本节将它主要种类概括为三个方面:
1.疾病“少愈”即复发:这类多见于外感的恢复期。“少愈”指疾病初愈阶段,事实上与疾病的完全痊愈尚有一段距离。此阶段正气已虚,余邪未尽,适逢因素,易致复发。因而,应注意扶助正气,继续清除病邪,防止诱发原因。
2.急性发作期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:以哮病为例,急性发作期时,常忽然发作,病人呼吸急促,呼气延长,不可以平卧,喉间痰鸣有声,甚则张口喘气,两肩高耸,心悸不安,额汗淋漓,咳嗽咯痰等,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、数小时或数日不等。慢性缓解期的表现,可有轻度咳嗽、咯痰,或在活动时呼吸比较紧迫。病久反复发作者,缓解期亦常伴见咳痰气喘及自汗、畏风、胸闷不适等证候。此类状况,除急性期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,尤应看重缓解期的防治。一方面要尽可能防止各种诱发原因,其次要把扶正固本作为治疗的重点,尚有余邪留恋者,需兼理余邪,对于疾病的防复及根治具备要紧的意义。
3.疾病发作期与休止期休作相间:以疟疾为例,其临床发作期,常有寒战、高热、汗出,热退身凉,休作有时的典型表现,其中尤以间日一发为多见。常于夏秋天节发作。本年的十月至次年2月为休止期,此阶段全无症状,与常人无异。此类状况,在临床发作期,应针对疟邪施用有效的截疟药;在休止期内,因为体内伏匿之疟邪未尽祛,故休止期的根治以祛除病邪为主,是一个总的治疗原则,同时应做好预防工作,防止复感外邪而致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