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:国际头针标准线
1970年以来,头针疗法在国内逐步推广应用,不久,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大夫常见的治疗办法之一。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,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、穴位、脏腑有密切联系,其穴名反映了经络、穴位等理论和特征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(于1984年5月在东京)经过讨论,决定根据分区定经,经上选穴,并结合古时候透刺穴位(一针透双穴或三穴)办法原则,拟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策略,包含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、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点。编号中的英文MS是“micro-system”and“scalppoints”的缩写。
(一)MS1额中线
:在头前部,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,长1寸(3厘米)。
:头痛,头晕,目赤肿痛,癫痫。
:沿皮向下刺1寸,行迅速运针手法。
(二)MS2额旁1线(胸腔区)
:在头前部,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,长1寸(3厘米)。
:过敏性哮喘,支气管炎,心绞痛,风湿性心脏病(对心慌、气短、浮肿、尿少有肯定的成效),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。
:从眉冲穴刺入,沿皮向下刺入1寸,行迅速运针手法。
(三)MS3额旁2线(胃区、肝胆区)
:在头前部,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,长1寸(3厘米)。
:对急、慢性胃炎,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肯定疗效,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肯定的疗效。
: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,行迅速运针手法。
(四)MS4额旁3线(生殖区、肠区)
:在头前部,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.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,长1寸(3厘米)。法从额角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线即是。
:功能性子宫出血。配双侧足运感区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、尿急,糖尿病引起烦渴、多饮、多尿,阳痿,遗精,子宫脱垂等。对下腹部疼痛有肯定疗效。
:从此线上端进针,沿皮向下刺入1寸,行迅速运针手法。
相关文章推荐